北京市冷饮食品生产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0:06:42   浏览:88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冷饮食品生产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冷饮食品生产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冷饮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生产、销售冰激凌、雪糕、冰棍、汽水等冷饮食品(以下统称冷饮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均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和本市有关食品卫生、工商管理等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守本办法。
市、区、县冷饮食品办公室统筹管理冷饮食品生产和销售工作,协同工商行政管理、物价、食品卫生监督、产品质量监督等部门监督检查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 生产冷饮食品的,须先经所在区、县冷饮食品办公室协同有关部门审查,报市冷饮食品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或变更登记。
生产冷饮食品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必要的生产、技术条件。
2、生产环境和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要求。
3、具备必要的产品检验手段、检验人员、检验场所和质量管理制度。
对生产冷饮食品的生产条件审查验收具体标准,由市冷饮食品办公室协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条 生产冷饮食品,须遵守下列规定:
1、按产品质量标准和配方投料生产。
2、建立产品出厂检验纪录制度。检验纪录应包括生产日期、班次、品种、数量、批号、检验结果等项内容。
3、冷饮食品的包装,须印有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冰棍包装须印有零售价格。
4、新产品、新品种,须经市冷饮食品办公室协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5、产品的出厂、销售价格,须报经市物价局审定。
第五条 冷饮食品销售单位和个人,须遵守下列规定:
1、用具、设施保持清洁卫生;瓶装饮料,备有消毒吸管;散装饮料的饮用具,按规定洗刷和消毒。
2、不得出售变质、有异味或有杂物的冷饮食品。
3、出售自行加工、兑制的散装冷饮食品,须经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批准。
4、执行市物价局规定的销售价格,明码标价。不准擅自加价或变相加价。
5、采购冷饮食品,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经销非本市生产的新产品,须报市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审查批准。
第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分别给予下列处理:
1、未经批准,擅自生产、销售冷饮食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视其具体情节,按规定给予责令停产、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无照经营的,坚决取缔,并按有关规定处罚。
2、不按产品质量标准和配方生产,擅自出厂销售未经检验的产品、不合格产品或不符合包装要求的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限期改进或视其具体情节,按规定给予责令停产、罚款等处罚,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3、生产、销售冷饮食品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不执行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的,未经批准擅自出售自行加工、兑制的冷饮食品或外地生产的新产品的,由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视其具体情节,按规定给予警告并限期改进、责令停产、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处罚。
4、未明码标价的,擅自加价或偷工减料、变相涨价的,由物价管理部门视其具体情节,按规定给予没收非法所得、没收商品、罚款等处罚。
有本条第1、2项情形的,其产品除经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批准,允许降价销售外,一律不准出厂和销售;未经检验批准售出的产品,由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责令追回。
抗拒执法,辱骂、殴打管理人员的,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第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冷饮食品办公室负责解释;有关食品卫生、物价、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标准方面的问题,分别由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标准计量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1986年4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镇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镇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
  
镇政发〔2007〕47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镇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中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第七条增加一款:劳动保障经办机构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相关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京口、润州区劳动保障经办机构用于购置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公设备的费用,由市财政解决。

  二、第十三条修改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批准后,市、辖市、丹徒区和镇江新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将被征地农民的8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全部的安置补助费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将2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未利用土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全额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支付给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所有者。

  用(征)地单位应当在征地方案报至批准机关之前,将所有征地费用解缴到当地县级(不含京口、润州区)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三、第十四条修改为:未列入在册农业人口统计,但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有承包地的人员(历次征收土地已进行安置的人员和户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户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前已享受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保养待遇的人员除外),不列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在其承包地被征用时,不享有安置补助费,应根据该村民小组本项目被征地农民人均农用地面积土地补偿费8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其承包地小于该村民小组本项目征地人均农用地面积的,按其承包地面积的土地补偿费的80%计算),所需资金列入征地成本。今后征用其剩余的承包地不再享有土地补偿费。

  四、第十五条修改为: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2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未利用土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全部的土地补偿费,应由辖市、区和镇江新区管委会财政部门负责在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在镇(街办)单独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资金帐户,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资金运行实行组有镇管、封闭运作、专款专用。在专项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的前提下,兼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不得挪作他用。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五、第二十二条修改为:第一年龄段人员(京口、润州区除外)按本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人均农用地土地补偿费80%的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镇江新区不足6000元的补足6000元,辖市、丹徒区不足5000元的补足5000元,补足部分的资金从征地成本中列支。达到就业年龄,按照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进行管理。

  六、第二十三条修改为:京口、润州区范围内第一至第五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男性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应选择参加基本生活保障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只能参加基本生活保障。8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全部的安置补助费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不足40000元的,补贴至40000元,补贴部分的资金列入征地成本。达到养老年龄时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得重复享受。

  8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全部的安置补助费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高于40000元的部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退还给被征地农民。

  七、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第二至第五年龄段人员,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实行不同的保障标准,京口、润州区按照本实施细则附件的标准执行;辖市和丹徒区、镇江新区的保障标准,由辖市、丹徒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按照不低于本省规定的所在地区类别的最低标准,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一)第二年龄段人员,从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当月起,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期限为二年;到达养老年龄时,按月领取养老金。

  (二)第三年龄段人员,从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当月起,至到达养老年龄止,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到达养老年龄时,按月领取养老金。

  (三)第四年龄段人员,从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当月起,至到达养老年龄止,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到达养老年龄时,按月领取养老金。

  (四)第五年龄段人员,从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当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京口、润州区第一年龄段人员,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5000元(所需资金从个人资金账户中列支),到达养老年龄时,按月领取养老金。

  八、删除第二十七条。

  以上条款修改后,原条款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五月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文化协定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执行计划

中国政府 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文化协定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执行计划


(签订日期1994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和大众媒介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根据两国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文化合作协定条款规定,同意签订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执行计划,条文如下:

 一、文化艺术
  1.缔约双方互派二至四人的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为期十天左右。
  2.缔约双方互派不超过十五人的艺术团到对方国家访问演出,为期十天左右。
  3.缔约双方在对方国家互办图书、图片和手工艺品展览,随展一至二人,为期十天左右。
  4.缔约双方通过互换书刊和技术资料、互派专家等方式鼓励两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国家剧院和其他文化机构建立直接合作联系。
  5.缔约双方鼓励在文化遗产和作品原稿的保护与保养、博物馆的管理以及音乐和艺术领域互相开展研究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二、教育
  1.缔约双方互派三人教育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为期十天。
  2.中方每年向埃塞方提供十个工程、能源、农业、文化、体育、新闻和医学等领域的硕士奖学金名额,具体学科将根据埃塞俄比亚学生的考试结果和中国高等院校录取要求另行商定。中方将尽力安排埃塞俄比亚学生在用英文授课的高等院校就读。
  3.埃塞方向中方提供两个学习阿姆哈拉语的奖学金名额。
  4.缔约双方将通过适当方式交流在各自国家发展教育的经验。
  5.缔约双方鼓励和促进两国高等院校进行直接交流与合作。

 三、新闻 广播 电影 电视
  1.中方于一九九六年派三人新闻代表团访问埃塞,为期十天。
  2.埃塞方于一九九五年派三人新闻代表团访华,为期十天。
  3.缔约双方互换有利于人民道德教育的新闻资料。
  4.缔约双方互换有关文化、经济、社会和其他共同感兴趣的纪录片和广播、电视节目。
  5.缔约双方鼓励两国电影机构购买对方国家的影片。
  6.缔约双方鼓励两国新闻部门进行直接合作。

 四、体育
  1.缔约双方互派两人体育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
  2.缔约双方鼓励两国体育领域的合作,根据需要和可能互派运动员,运动队和教练员进行访问和比赛。
  3.中方支持埃塞方发展其国内各类体育机构。
  4.埃塞方派遣两名体育专家来华接受培训。有关细节由两国体育部门另行商定。

 五、费用
  1.本执行计划各项目中的互访人员,由派遣方负担往返国际旅费,接待方负担在其本国的食宿、交通和突发疾病的医疗费用。
  2.本执行计划中相互举办的展览,由送展方负担展品的往返国际运费和保险费,承展方负担展品在其本国的运输、场地安排、宣传和展品安全所需费用。
  3.本执行计划中的留学生,中方负担埃塞留学生赴华和毕业后回国的国际旅费,以及中国留学生往返埃塞的国际旅费。

 六、其他规定
  1.本执行计划不排除为扩大两国在文化、教育、新闻和体育等领域进行合作而相互同意进行的其他活动。
  2.根据本计划派出的互访人员或团组,派出方需提前至少一个月告知对方姓名、简历、访问时间、日程建议、抵离日期、外文水平、抵达的交通工具,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3.执行本计划中互换的出版物和资料应为英文。
  4.执行本计划项目的细节,由双方有关部门通过外交渠道另行商定。
  5.在执行本计划的过程中,如需增减项目或出现任何问题,应由缔约双方协商解决。
  6.本计划有效期为三年,自缔约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执行计划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
   政府代表           过渡政府代表
    刘德有           尼古塞·耶波斯
   (签字)            (签字)